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9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04篇
  277篇
综合类   1790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204篇
畜牧兽医   603篇
园艺   250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以中国知网统计的源期刊为依据,通过对1965年3月-2014年10月间有关相思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发表时间、研究内容、发文单位、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相思研究进展,指出相思树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纤维素酶在玉米芯上的吸附及其水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纤维素酶在玉米芯纤维底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其水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纤维素酶组分中的外切型β-葡聚糖酶(C1酶) 、内切型β-葡聚糖酶(CMC酶)和纤维二糖酶(CB酶)在同一纤维素底物上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质,底物的粒度、预处理条件、pH值、温度等因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定的酶解条件下(底物质量分数10 %,pH值4.8,50 ℃),C1酶、CMC酶组分主要吸附在玉米芯纤维底物上,而CB酶组分则大部分游离在液相中.利用纤维素酶的吸附特性,在玉米芯酶解工艺中实现了纤维素酶的回收复用.当玉米芯纤维底物质量分数为10 %,纤维素酶初始用量为每克底物15 FPIU ,酶解48 h后滤去水解液,保留纤维素残渣并加入新鲜底物,同时补加纤维二糖酶(每克底物4 IU)和少量纤维素酶(每克底物7.5 FPIU),继续酶解48 h,如此重复进行.连续重复7批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酶解工艺简便易行,纤维素酶的用量可节约50 %, 同时纤维素的酶解得率平均可达80 %以上.这一研究结果在可再生纤维素资源酶法糖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对泰和湿地松纯林补植阔叶树实验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杜英、木荷为当地适合的补阔树种。补植阔叶树能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改善林分小气候,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4.
柳乌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乌蠹蛾是吉林省西部阔叶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木材质量。该虫以幼虫越冬,在白城市区2al代,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22日至7月15日,卵期14~24d,孵化率较低,成虫趋光性较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用40%乐果乳油加柴油(1:9)或50%杀螟松乳油点涂虫孔,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5.
银(银杏)桑(桑树)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高,但受茧价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面积发展蚕桑生产难度较大,而且桑园的丰产期仅为二三十年。栽植银杏的效益既高又稳,一次定植,长期收益,但投产较晚,前5a几乎无收益。为将银杏和蚕桑两种产业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出银桑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6.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采用两种改进的多孔固体材料水分扩散偏微分方程分析求解方法,即Dincer方法与Crank方法,分析并计算落叶松干燥过程的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扩散型微分方程对落叶松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木材试件被理想化为无限大平板状材料,假定木材内部水分的扩散过程是一维的。实验测定了不同干燥介质条件下木材干燥动力曲线。基于取得的实验数据,通过Dincer方法计算了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传统的Crank方法分析计算了木材动态水分扩散系数(D)。研究表明,使用Dincer方法计算的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均大于相应实验条件下Crank方法计算数值,接近1个数量级。这种结论应该是由于两种分析求解方法间的差异以及水分扩散与热量传递数学求解间的差异。因此相关的水分扩散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方法有待改进。随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均显著增大,可以采用Arrhenius方程与木材结合水传递理论来分析解释实验条件下的扩散系数(D)与干燥介质温度(T)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神经网络的树叶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林业系统注册树木种类时,通常采用大量树叶上的可见外形特点来辨别数目繁多的树木种类。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树叶识别方法,该方法建立并管理一个分等级的树叶图像体系,通过对不同种类树叶的边缘提取来识别每种树叶的特征点,从而得到树叶的外部轮廓来区分树木种类: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型神经网络算法,并给出详细的论述过程:最后,通过Java语言给出了系统实现并做了大量的数值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图4表1参8。  相似文献   
110.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依靠GIS技术支撑,对三明市森林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森林资源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化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某些单个森林资源景观的破碎化指数增长快,这说明区域内存在有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整体森林资源景观较完整,但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大,系统的开放性越强,斑块越变越小,并呈直线化和直角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